故宫御花园:探寻历史与现代的皇家园林魅力

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御花园是故宫内最大的园林,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坤宁宫后面。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自明景泰六年(1455年)以来,曾多次增修,至今仍保持其建成时的基本设计。
首次建成。
园中的许多宫殿、树木、石头均源自15世纪的明朝。
御花园原本是皇帝和妃嫔休息、游乐的地方。
也用于祭祀、维修、藏书、读书等用途。
公园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
它有20多座建筑物。
园内建筑设计对称,富于变化,无论是沿墙而建,还是独立亭阁,都精美绝伦,围合良好。
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皇家园林》,利用三维效果再现整个皇家园林,展示现实中看不到的区域。
这项VR作品让观众能够虚拟参观皇家园林中已经消失或尚未开放的区域。
VR节目《皇家花园》时长约20分钟,其中15分钟为视频内容,5分钟为互动环节。
节目采用业界领先的3D引擎进行光影实时渲染技术,展示了皇家园林在不同时刻的光影变化。
虚拟世界还原了御花园里曾经存在的鹿树、游鱼树、蟹树。
既直观地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历史风貌,又营造了一个活泼灵动的园林区域。
通过VR技术,皇家园林中一些现在难以到达的区域也重新向公众开放。

故宫御花园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紫禁城皇家园林经历了重要的历史变革。
1959年,古建筑专家单士元先生与多位学者彻底拆除了公园内一些无实用价值的清末建筑。
这些“违章建筑”包括烟晖阁和味雨斋之间的灰顶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
在单老的指导下,这些废弃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青竹和剑石的装饰,以及牡丹花,尤其是珍贵的黑牡丹,以及红墙、绿剑石和绿竹。
构成了水寒三友的美丽画面。

在御花园东南部,曾有供清朝皇帝饲养鹤的鹤厩和饲养鹿的鹿厩,寓意“鹿有春”。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栅栏被拆除,代之以一块高约3米的太湖石。
这块石头原本来自圆明园,因疏忽几乎被遗弃。
韩铁安先生得知此事后,赶紧通知了单世元先生,单世元先生以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以1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件作品。
如今,这块太湖石被巧妙地放置在原来的鹤圈内,增添了火枪手花园的韵味,让园石之间的和谐更加融洽。

扩展信息

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北端,坤宁宫后面。
明代及当时时期称为“丛后院”。
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此后又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保留了初建时的基本布局。
花园中的许多宫殿、树木和石头都是15世纪明代的遗迹。
皇家园林最初是为皇帝和妃子休息和欣赏风景而建造的,但也用于祭祀、维护、藏书和收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