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旅游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会议展览业是专门为会议展览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集合,而旅游业则是负责吸引、接待游客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的行业服务。
、购物、娱乐等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议展览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它们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同点1、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
会展业和旅游业都会对贸易、物流、广告、印刷、保险、装饰等相关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专家测算,国际展览业的产业促进系数为1:9。
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长1元,相关产业收入将增加4.3元。
2.多地移动能力强。
展览活动具有集体参与的特点。
参展者或参展商需在预定地点集合开展展览活动。
展览地点的选择已经成为展览活动能否顺利、成功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三、全球化趋势明显。
便捷的交通意味着旅游开发不再是一国一地的独特现象。
旅游规模越来越大,国界、大陆界、甚至全球界线都在被打破。
展览活动的地域性也日趋明显。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区别1、性质的区别。
旅游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因素,但旅游的文化认同是不可替代的。
会议会展活动比旅游活动具有更加突出的经济特征。
2、主要服务对象不同。
旅游活动服务的顾客范围广泛,包括游客、演艺人员、探亲访友、商务人员、学者等,而展览活动则主要针对各领域的参展商和专家。
3、主要服务内容的差异。
会议展览活动主要提供展览场地租赁、专业设备、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服务。
旅游业主要提供游览、休息、娱乐服务。
三、会展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1、会展场馆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知名的国际展览可以提升目的地的形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将其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2、举办会展活动,旨在促进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举办会议展览需要高质量的会议展览设施以及相应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建设和更新设施旅游基础设施。
三、会展业对旅游经济拉动作用巨大。
会展业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巨大商机,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四、旅游业为会议展览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往往成为会议展览的举办地。
举办展览或会议,往往会选择旅游业较发达的旅游目的地。
2、旅游业为会展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旅游业的发展对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3、旅游企业逐渐成为会展业的主体。
为提升会展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与会展业全面融合,开拓会展市场业务。
总之,会展业和旅游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会展业需要旅游六大要素的大力支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会展业这一重要客源市场。
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旅游六大要素的成熟和繁荣,促进了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旅游发展前景主要写什么内容
写下未来的市场趋势。未来会展旅游市场将成为更加专业的会展企业策划和组织会议展览活动的场所,随着会展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会展旅游发展趋势
会展旅游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据国际展览业权威测算,展览业产值占全球GDP的1%,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
国际会议市场也很大,年产值约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地,会议展览业对经济的贡献比例已达到1:9的显着影响。
。
在各国旅游部门的推动下,会展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香港就成立了会议局来推动其发展。
我国会展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尤其是在传统旅游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对会展旅游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不少旅游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业务。
但我国会展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研究统计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会议展览业硬件设施快速发展,展馆面积大幅增加,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形成了以会展为中心的会展综合体。
以大型场馆为核心。
地方政府积极引领,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国际会展组织。
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场馆众多、室外条件成熟、国际会议展览众多,成为全球会展活动的热点。
我国会展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包括会展主办方和目的地主办方的服务模式,以及专业人才培训,比如北京国际会展培训班行业协会。
同时,网络技术在会展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会展业网站都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开展业务。
旅游会展是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议活动以及各类展览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是北京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
目前,国际会议旅游在欧洲、北美、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具有团体规模大、宾客层次和利用率高、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服务行业多、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
已成为门户产业。
展览类会议数量也迅速增长。
1998年至1999年,注册国际展览21950个。
每年在北京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占全国的80%至85%。
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
会展业,包括会议业、会展业和奖励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机构的测算,会展业的产值国际展览业约占世界各国GDP总量的1%,如果相关产业从展览中受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达到8%。
国际会议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国际会议年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
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已达到1:9的水平。
会展业也是当今世界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各国旅游部门都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还设立了单独的会展旅游管理部门。
例如,为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香港专门成立了会议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年增长率超过20%,远高于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由于我国传统旅游业受边际递减规律影响,增速开始放缓,而会展旅游产业增长很快,因此,会展旅游产业逐渐受到旅游业的重视。
。
北京、上海等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已开始专门研究会展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但我国会展旅游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市场体量还比较小。
针对会展旅游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建立规范的会展旅游统计指标体系,难以了解会展旅游的整体情况。
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以及国际展览网站的统计数据。
我国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会展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一)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年。
1999年,会展业举办大型展览总数已达1326个。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1000人以上国际会议10余个,300人以上国际会议30余个。
年。
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亮点。
(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和引领会展业发展由于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业,形成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
北京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指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组建调研组并撰写《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导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局。
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
上海、杭州等国家也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了会展业发展规划。
(三)各地开始建立行业自律协会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展览公司开始成立行业自律协会。
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北京国际会展行业协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国际会展行业协会。
2002年4月,上海会展行业协会成立,2002年2月,山东省国际展览业协会成立。
(四)全国会展场馆建设有所增加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装备优先发展。
我国九五时期,全国室内展览面积不足80万平方米。
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厅面积扩大一倍,馆舍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
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大型展馆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览总面积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
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
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大小会议厅30多个,配备10路同声传译系统和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办公楼、展商公寓、大型商场、仓储中心、办公接待、电力中心等为一体。
连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和展览中心。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3亿元,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5万平方米,40间会议室。
简而言之,这个建设展览环境建设质量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
据20个设施统计,各国平均建筑面积达到12.7万平方米以上。
数据来源:*摘自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其余根据GOOGLE查询结果整理(5)会议主要主办单位加入国际会议组织、会展运营公司各国展会以及一些旅游行政部门也加入组织与国际展览相关。
2002年5月以来,我国已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旅游局、国航、中国国际私人旅游总公司、中国会奖旅游组织、中国世贸中心。
、国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展览公司、上海市旅游委员会。
此外,中青旅还参加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美国旅行社协会ASTA、太平洋旅游协会PATA。
(六)北京、上海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是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中最早形成的几个大城市,以及与上海、北京、广州、。
首先形成以其他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
这些大城市举办国际会议展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现有会议展览场馆众多,北京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个,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见桌子)。
6)、500余座会议厅25个,旅游宾馆554家,星级宾馆506家,客房9.3万间。
其中许多酒店的会议设施已达到国际标准。
同样,上海的展览馆总面积为14.5万平方米,与北京持平,此外,上海还有酒店354家、客房5.6万间。
由于酒店、会议展览场馆比较齐全,这些大城市具有良好的会展业发展基础。
资料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旅游业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装备,更需要城市整体环境和国际交流的综合能力。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城市道路等交通条件都比较好,接待的国际国内游客数量在我国名列前茅。
此外,北京还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147个国家在北京设有使馆,约300家外国金融机构在京代表机构,1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分行,多家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3、举办会议和展览总数较高1999年以来,在北京举办了众多国际会议,包括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第十一届签署国会议等。
保护大气臭氧层、世界数学大会等国际会议,以及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
据ICCA统计,2000年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议16个,在世界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1999年的第29位上升12位。
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2000年举办各类展览278个。
2001年,直接收入18亿元。
(七)会展业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会展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
例如,会展主办方(PCO)和目的地主办方(DMC)正在兴起,许多会展运营公司已经开始培训他们的PCO。
此外,会展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
为顺应国际展览业发展的大趋势,缩短和发展我国国际展览业的业务水平,北京国际会展行业协会于8月底举办了培训班。
特别是对展览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来说,促进国内展览事业的发展,提高展览水平。
会展业,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与国际特殊活动协会(ISES)、乔治华盛顿大学、HOJONSONWALES大学联合开展“节庆与会展管理”培训,解决会展人才不足的问题。
(八)网络化现代网络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已涉足我国会议展览业。
仅在中国就有数百个展览业网站。
这些网站有的介绍展览业,有的已经开始直接经营网上展览业务。